猫叫声怎么分辨?
我家有3只猫,母的和公的,一只是流浪猫,另外两只是我养的,公的比较爱叫,母的不太爱叫,但是发情期也会“汪汪”地叫,一般是在晚上,白天很少,声音不是很大。 刚带回家的小奶猫,会“呜呜”地叫,像小孩的哭声,很娇气,需要经常陪它玩,喂饭。
2周后,会“喵呜”地叫,这个时候如果用手轻轻抚摸它的背,它就会舒服地打呼噜;3周后,小猫会“咕咕”、“啊啊”地学发音,这时它们已经能很好地吃食了,而且喜欢钻到桌子底下,在抽屉里翻找东西吃。 小猫1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给它吃水煮鱼肉(鱼刺要处理干净)和煮熟的蛋黄(不要给多吃,容易不消化),注意少盐。2个月大的小猫已经能够自己吃猫粮,开始练习走路,可以给它吃点酸奶,帮助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分辨公猫还是母猫的叫声,我们得从猫叫声的类型开始说起:
第一声猫咪的叫声是“短促、响亮、多次重复”,当你听到这种类似喊叫的声音,那它表达的意思是“我很生气,我受够了”,这个时候喵星人是处于一种极端不开心的状态。
第二声猫咪的叫声是“短促、粗哑、重复两次”,当你听到这种类似尖叫的声音,那它表达的意思是“别过来,再过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了”,这个时候喵星人是处于一种有攻击性的状态。
第三声猫咪的叫声是“短促、粗哑、只叫一声”,当你听到这种类似于斥责的声音,那它表达的意思是“你干嘛呢,别再捣乱了”,这个时候喵星人是处于一种警告你的状态。
第四声猫咪的叫声是“一声短促一声绵长”,当你听到这种类似哀怨的声音,那它表达的意思是“主人,我饿了,喂我吃饭”,这个时候喵星人是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
我们从猫咪的这四种叫声,基本可以总结出公猫和母猫的叫声区别之处。在四种叫声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情绪状态“生气、愤怒、饿了”,这三个情绪是母猫经常表达出来的。母猫天性比较感性,所以容易情绪化,对很多事的容忍度较低,所以母猫的叫声,大都是一种“短促”的喊叫声。剩下的一个“哀怨”的饥饿状态,是公猫常常表达出来的。公猫天性比较理性,所以不容易情绪化,对很多事情的容忍度较高,所以公猫的叫声,大都会绵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