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猫有短腿吗?
暹罗猫是泰国本土的猫咪,所以自然在体型上和外表上是带有一定的“东南亚风格”的~ 其中暹罗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四肢较短且粗,身型较为矮胖(但并不像波斯猫那样圆润);头形较长,眼睛又黑又亮;耳朵较大并且直立起来(就像两只竖起来的三角形)、毛发较短而且比较细软。
另外暹罗猫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生理特点——它们的脚趾底部的脂肪垫(也就是肉垫)非常大且厚,因此它们走路的时候脚步声音会变得非常沉重,而且也会有特别强的肉垫触感 (ps.这也是暹罗猫适合穿鞋走路的原因) 至于颜色的话,由于暹罗猫是暹语 “ROYAL” 的翻译过来,所以身上就有如皇室般的 “彩色条纹” 了~
不同颜色的暹罗猫对应的遗传基因也不同哦!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双色暹罗猫,它身上的黑白条纹是由2个染色体决定的;而重点色暹罗猫则是由3个染色体决定的,因此重点色暹罗猫身上黑白条纹的颜色会更多样化一些(图如下所示)~
除了双色和重点色外,另外还有三色暹罗猫(比较少见)和四色暹罗猫(相当稀少),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很简单:多出来的颜色就是多出来的染色体的体现。
暹罗猫的祖先是大城王朝时期湄南河流域的当地猫,暹逻猫于19世纪进入西方世界,最初是通过外交渠道作礼物交换。法国驻泰国大使于1884年首度得到一对暹逻猫姐妹,后来由美国海军中尉于1898年将一对暹逻猫赠予波士顿的查尔斯·霍华德,自此逐渐在西方繁衍。不过早期西方人为求猫儿的毛色和面部花纹清晰,于是长期近亲繁殖,令这类猫只产生一些负面遗传特征。近亲繁殖所衍生的一些遗传病,例如肌肉萎缩(muscular dystrophy),于1950年代已被发现,后来由于繁殖者改与其他的外来品种猫交配,令这些遗传病逐渐消失。不过长期的近亲繁殖使得暹逻猫的头部特征扭曲变形,导致面部神经和骨骼异常亦日渐显著。
在20世纪后半期,一些繁殖者和爱好者不满猫只的异常恶化,于是在纯种暹逻猫中选出形态比较正常的个体,继续繁殖健康而无异常猫只。但是国际一些较有威信的猫协会,如CFA和TICA等却反对分裂暹逻猫的品种。经过数年的纠纷,这些协会最终在1994—1997年期间确定了一个新的外来品种猫,名为“东方短毛猫”,与传统暹逻猫在评判标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东方短毛猫”的外观,不能有神经和骨骼异常。
“东方短毛猫”定型后,一群既有的品种猫“缅甸猫”也面临分裂的问题,一些繁殖者选择形态畸形的猫只繁殖,他们将之称为“现代缅甸猫”,这种繁殖方向得到了TICA等猫协会支持;而其他的繁殖者则选择形态正常的“缅甸猫”繁殖,结果他们先后选育出外观特征与“东方短毛猫”相近的“东方长毛猫”和外形接近波斯猫的“泰猫”(Thai Cat),两者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已确定为两个新品种,但是TICA尚未为“东方长毛猫”(1999年TICA已为这种猫只确定了一个名称Aegean,即爱琴猫)和“泰猫”定为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