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八哥怎么不爱叫?
首先更正一个观念,鹩哥不是只会学人说话的鸟! 鹩哥的母语是什么,至今没有定论,但是据学者们调查,鹩哥会发元音和辅音,会用升调、降调、顿音、鼻音发音,还会用长短不一的音节组合表达不同含义,这些特点都和原始人类的语言有相同的属性(《动物语言之谜》)。也就是说,鹩哥是会“说”母语的。
它能不能说人话,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发音器官是否正常,二是是否有足够数量的词汇量。如果一种鹩哥的语言研究能进行到第二个阶段,它们就能像小白鼠那样被用于药物试验了。 根据现有的报道来看,部分鹩哥是会说一些简单的人语的,比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这些词在人类学上属于“标记词”,用来表示呼唤、应答和表示身份等等。有些鸟甚至还会模仿人的表情和动作来逗乐。
不过这些动物学家们都承认,要听懂鹩哥“说”什么还是挺难的,因为它们的语速极快,而且重音和句法都很复杂,再加上许多词语可能只代表单个音符,所以很难识别。要想真正了解鹩哥“说”的是什么,只有长期耐心的观察与记录,加上不断的分析总结。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名为“中国鸟类行为学研究策略”的规划,希望对我国的鸟类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了要对鸟类语言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相信随着这项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会有更多关于鸟类语言的新发现。
郁佩优质答主1、缺乏微量元素。一般来讲,南方饲养的林八哥,常有缺钙的现象出现。这是由于南方雨水多,气候较为潮湿,饲养环境的地面有潮湿感,鸟儿的体表和体内都有潮湿感,从而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各种营养物质包括微量元素等不能被充分吸收,以致出现叫喊无力或不叫的现象。如饲料中补给足够的微量元素和钙质后,一般1周即可恢复正常的鸣叫。
2、患病因素。在南方多雨季节,林八哥极易患各种球虫病。患病后常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等症状。由于长期生病,体质严重消瘦衰弱,以致影响喉部器官的功能而缄口不叫。这种病态的林八哥应进行特殊的喂养和治疗。将病鸟放在干燥清洁、温暖的环境中,饲料以精饲料为主,辅以青菜叶和水果。
3、个体差异。林八哥的品种不同叫声音也不同,一般来讲,毛色漂亮,嘴、脚、眼大,无毛区面积大,鸣叫器官也大,声音响亮;相反鸣叫器官也小,声音比较尖锐。有些林八哥天生不叫,一般为雌性林八哥。
4、喂养不当。有的养鸟爱好者购买幼龄鸟后,急于听其鸣叫,于是将幼龄林八哥与成龄林八哥混笼喂养,让成鸟教其鸣叫,其实这是违背林八哥习性的。因为林八哥是群居的鸟,有很强的护群意识,特别是对群外的陌生来客更是不共戴天。将幼龄陌生的林八哥与成龄林八哥混养后,常常引起窝内打斗,幼龄鸟被殴打致伤致死。
5、气候关系。每当雨季开始或梅雨季节前后,八哥会因为潮气的影响而暂时失声,主要是影响喉舌的活动以及消化机能。这种现象时间一般不太长,在气候转稳之后就会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