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体型差距为什么?
家两只吉娃娃 一只是爸爸 一只会长大一点 先来张爸爸的 两个多月刚来的时候 然后妈妈 三个月多大点 现在十个月多点 快一岁了 妈妈这边的基因就是小型的,不过没到吉娃娃最小规格的那种
之前还不懂就带她出去吃饭,别人看到都会问“这是宝宝吗” “这么小啊 ”之类的话 所以从小妈妈给人感觉就是小小只 很可爱 但确实比较娇气 容易生病
再来个会长大点的弟弟 一岁多的时候 当时不知道什么体型 觉得挺大了 后来和爸爸比简直…… 但是也很可爱! 特别爱玩 爱跑 爱疯 这只是会长大点的基因在起作用了 我一直以为这种体型是遗传的 和妈妈在一起就会显小 小时候一起出门经常被认错 是邻居送的一直以为是小奶狗 一直带在身边的
现在爸爸已经很小只了 两个月大的时候接回家 从一开始的小巴掌 大了一点后(四个多月)逐渐就这个样子了 妈妈说这个时候快满周岁了 已经很大了 可以和其他狗狗玩追逐的游戏了 然后就可以看到明显差异了吧 爸爸虽然体型没有弟弟大 但是看起来比较壮实
而且毛发比较长 明显能看出来比妈妈大一个号 现在姐弟俩都长大了 爸爸妈妈也渐渐开始显老了 不过还是能感觉到爸爸的雄风 喜欢扑人 喜欢咬手 只要他兴奋不管是什么都会咬…… 妈妈就比较温柔 偶尔生气会凶你但不会真咬 我们家没有人敢打小狗 都是说教为主 他们也很通人性知道犯错了要挨说 有时候犯错了看到你拿着手指就要咬(小时候牙痒痒的时候经常撕咬手指) 但是如果摸他们的头 他们是很享受的很乖的样子 不乱动 也不会用力咬 你用手指点点他的鼻子 他会乖乖让你摸 或者你把脸靠近问他“你刚刚是不是凶我啦”这样嘻嘻 他就会立马一副很萌很可爱的样子 然后你就胜利了哈哈哈
关于犬类体型之间的差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待解的谜。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人工选择驯化造成的,人为地挑选了犬类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形成了犬类的多种多样。这个假设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到其他哺乳动物和狗有着相同的进化环境,但是却没有狗变化大,就有点不好解释了。有一种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在其他陆生的哺乳动物中,例如猫和马,人工驯化品种的体型变化不及犬类那么广泛。然而,这种论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所有的陆生哺乳动物中,犬类是被驯化的最多的,也可能是驯化时间最长的种类。其他证据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被驯养的豚鼠的体型变化范围和狗是一样的。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一事实的原因也许并不在于人类的活动,而在于犬类自身的繁殖。为了验证这个假说,研究者调查了208个种类的哺乳动物共75185个个体,以及108个种类的鱼,共20824个个体的体型数据。研究者主要关注不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体型变化范围。他们将哺乳动物分为人工驯化和未驯化两类进行研究。研究者根据一些指标,例如犬类的品种数目,繁殖的限制,犬只的人口密度等来对哺乳动物的人工驯化程度分级。研究者发现,对于陆生的和水生的哺乳动物来说,它们种群的体型变化取决于这个种群的性别差异。性差异大的种群,例如山羊和牛,它们的体型变化要大的多,而像猫和蝙蝠这样性别差异小的种群,体型变化的范围要小很多。对于繁殖受到人类限制的哺乳动物,例如牛,羊和马类,上述趋势也存在,但是没有那么明显。这个结果支持了犬类体型差距大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犬类自身的繁殖,而不是人类的驯化选择。当然,不能说人类的驯化没有影响犬类的性别差异,但是这个结果提示我们,我们以往对于驯化在这一问题中的解释可能被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