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是稀的怎么回事?
人的排便性状与饮食结构关系最密切,“民以食为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风俗与饮食结构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排便性状是有区别的,南方人多比较软、稀 ,而北方人多比较硬、干。一般而言排便成形,通畅,无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就属正常。如果近期排便习惯改变,如突然出现腹泻,顽固性便秘,黏血便,甚至伴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症状,就表明消化道功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高度重视,及时就诊,行肛门指诊与肠镜检查,排除肛管及大肠肿瘤或炎症等器质性疾病后,再考虑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症等。饮食结构中注意增加粗纤维素及水分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并积极锻炼,可增加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便稀是肠道功能障碍引起的大便次数多且粪质稀薄症状。正常的大便应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如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含大量水分、粘液),就是便稀。一般每天2—3次以上,粪便稀糜,即为泄泻。每日大便超过10次,粪质多为水状,应视为痢疾范畴。引起便稀的原因常见于胃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